2024年4月20日
海军海军装备

邦菲莱蒂项目:意大利海军的航母

本文译自《warship2015》刊载的文章《THE BONFIGLIETTI PROJECT: An Aircraft Carrier for the Regia Marina》。


编者按:一个由菲利波·邦菲莱蒂中将在1929年设计的航母计划,直到最近才被发掘出来。 Michele Cosentino将带我们走进这个在间战期间出现的最先进的意大利航母项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意大利海军已经在海军航空兵运用方面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意大利海军航空兵所属的飞艇,水上飞机和飞机执行了大量的作战任务。这些任务主要是在亚得里亚海东部沿岸进行的。到1918年11月,意大利海军航空兵共有640架水上飞机和陆基飞机,15艘飞艇,42个海军航空站和3750名官兵。不过,其弱点之一就是缺乏适合的能够携带飞机出海的海军舰艇。只有一艘正在服役的水上飞机母舰——欧罗巴号;她主要在阿尔巴尼亚的瓦罗纳湾(Valona Bay,今发罗拉湾)活动,1920年退役。

1919年,在意大利海军官方杂志“Rivista Marittima”发表的文章中,就出现了一战后最早的对于舰载航空兵的思考。这些文章探讨了未来意大利的航母及其可能搭载和使用的水上飞机和轮式飞机。 1919-1920年,安萨尔多公司(Ansaldo)起草了一项初步设计方案,将未完工的弗朗西斯科·卡拉乔洛号战列舰(Francesco Caracciolo)改装为航母。弗朗西斯科·卡拉乔洛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由意大利造船厂完成。然而,由于意大利海军优先事项的变换和资金问题,她没能完工,最终拆毁。这个安萨尔多公司初步设计的航母改装方案可能是私下的尝试,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意大利海军关于航母需求的讨论从1923年开始,但各方的观点冲突让提案没有发展成合适的设计方案。同时,1923年3月,意大利政府成立了独立的空军,接管了当前和未来的所有飞机。这导致意大利海军航空兵正式解散,其大部分资产,包括飞机,基地和人员都被编入到一个用于海上作战的辅助航空兵内。然而,由于经费缺乏以及新成立的意大利空军有着自己的议程和优先事项,这个辅助航空兵的编制从未存在过。

1922年2月,华盛顿海军条约让意大利得到了6万吨的航母吨位配额。同时,条约还规定每艘航母吨位不得超过27000吨,因此理论上,意大利海军可以计划和建造两艘27000吨的航母,或任意组合的总吨位在6万吨以下的小型航母。考虑到这些限制,意大利军队的高级将领在1925年8月召开的会议上讨论了两件事情:意大利海军是否需要航母?如果需要,应该建造什么样的航母?除了一位海军将领外,所有人都认为意大利海军并没有航母的需求。会议还讨论了以前提出的航空巡洋舰的早期设计方案(虽然很模糊),但遭到了集体否决。

这次会议的最终结果便是,意大利海军的现代化计划将完全根据传统的水面舰艇和潜艇来进行。在舰载航空兵方面唯一的让步就是允许海军继续改装墨西拿城号(Cittàdi Messina)。1921年,她在拉斯佩齐亚海军造船厂设计和建造,由意大利海军购买,最终改装成了水上飞机母舰朱塞佩 米拉利亚号(Giiuseppe Miraglia)。这次改装涉及到构建两个由中间甲板室隔开的机库。每个机库可以容纳五到六架组装好的水上飞机,其首尾配备有固定的压缩空气式弹射器(最早是火药式弹射器,后来更换——译者注)。另有六架飞机拆解存放在专门的空间内,从而使搭载飞机的总数达到18架。然而,由于她的性能——最大速度不超过18.5节 ——使得朱塞佩·米拉利亚号只能作为一艘水上飞机供应船,为意大利战列舰和巡洋舰上搭载的水上飞机服务。

水上飞机母舰朱塞佩·米拉利亚号由渡轮改装而来。她有两部固定式弹射器(前后各一部),能携带16-18架水上飞机。

前所未有的机会

1927年,罗密欧·伯诺提(Romeo Bernotti)将军成为海军副参谋长,这一职位在海军中排名第四,前面分别是海军部长,副部长和海军参谋长。伯诺提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受过良好教育的海军战略家,也是海军航空兵的坚定支持者。正是这一点而不是他的职位让意大利海军有了建造新航母的机会。 1928年,伯诺提起草了一份包括建造“试验”航母在内的五年造船计划。不过,航母的建造是在与意大利空军进行全面合作的情况下进行的,伯诺提还提出要建立一支完善的海军航空兵,包括岸基航空兵部队和舰载航空兵部队。

1928年5月,就在政治当局评估造舰计划的同时,海军参谋部分析并整理了一份15000吨级航母的指标。因为按照华盛顿海军条约可以建造4艘这样的航母。参谋部的要求其要有与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相同的续航能力,并装备用于抵御敌方驱逐舰的4座双联装152毫米(6英寸)火炮,以及8座双联装共16门100毫米(3.9英寸)高射炮。防护类似于目前正在建造的佣兵队长级巡洋舰。水下防护需要特别加强,包括航空燃油库。海军参谋部希望这艘军舰能够搭载至少28架飞机,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和侦察机,舰载机的编制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而变化,但是具体型号尚未确定。

1928年6月,设计指标被送到海军船舶设计委员会(Naval Ship Design Committee),这个部门负责设计新的军舰。来自意大利海军工程局(Naval Engineering Corps )的菲利波·邦菲莱蒂(Filippo Bonfiglietti)中将,是这个委员会的副主任(见后面的小传)。他开始了初步的设计工作,以满足海军参谋部的要求。

同时,造船计划面临着来自意大利内部的反对,特别是意大利空军。最终的决定是海军经费将用来建造新的大型水面舰艇,并采购新的驱逐舰和潜艇,以推动实现与法国海军对等的长远目标。但是,意大利海军决定将航母项目继续进行下去,因为作为首相兼海军部长的墨索里尼曾授权海军设计一艘试验航母,以便意大利政府对这类军舰进行更详尽的分析,并在后来决定将一些飞机分配给海军的辅助航空兵。意大利海军将其理解为意大利空军不会反对建造航母 ——一个后来证明是严重错误的假设。

伯诺提随后更新了航母的设计要求,并将其列入一份新的规划文件中,文件名为“我们的海事政策”( Our Maritime Policy)。主要变化是舰载机的编制,数量增至42架,并平分为战斗机,轰炸机和侦察机。

邦菲莱蒂项目:技术性能

在政治讨论进行的时候,邦菲莱蒂已经开始了航母的设计工作,并仔细研究了相关的每一个方面。他在总结报告中描述了他的设计过程,这是本文的主要来源。 邦菲莱蒂最开始进行的工作是研究其他国家正在服役或是建造中的航母的性能特点。邦菲莱蒂着重研究了英国海军的竞技神号,鹰号,百眼巨人号和勇敢级;美国海军的兰利号,列克星顿级以及另一艘航母(可能是突击者号);日本海军的凤翔号和赤城号;澳大利亚海军的信天翁号(Albatros);法国海军的贝亚恩号和特斯特长官号(Commandant Teste)。然后,邦菲莱蒂将研究结果编译成了一份列表,这份列表里面的性能特点包括尺寸,武备,载机量和动力。日本航母的相关信息似乎是基于自身经验的推测。信天翁号和特斯特长官号排在了次要的位置,因为她们是水上飞机母舰。这份列表的内容显示,意大利海军对当时拥有航空能力的军舰了如指掌。

影响邦菲莱蒂设计工作的两艘航母:竞技神号(左),于1923年7月服役,美国海军突击者号航母于1933年2月25日在弗吉尼亚州纽波特造船厂下水(右)。竞技神号是第一艘专门设计的航母。突击者号经常作为意大利设计师在间战时期设计航母的参考标准。就像1929年设计的的邦菲莱蒂航母方案一样,她们都属于专门设计建造的航母,而在20世纪20年代完工的其他航母大多由主力舰改装而成。

在研究完所有能用上的技术资料后,邦菲莱蒂和他的助手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如果要建造一艘能够有效执行作战任务的航母,那么她的最低性能要求为飞行甲板183米长、标准排水量10000吨、最大航速29节。 邦菲莱蒂还研究了增加飞行甲板长度的可能性,排水量也会随之增长,以增加舰载机的单次起飞架次,但有两个原因决定了其不能超出某些限制。 其一,必须严格遵守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 其二,意大利海军要求其必须有更大的使用灵活性。 因此,他推断,与一艘载机量不超过84架的大型航母相比,两艘总载机量为84架的15000吨航母将有更强的作战效能。 据估计,一艘15000吨航母的建造成本为3亿里拉,大致相当于扎拉级重巡洋舰的造价。

模型照片,展示了舰体的形状和舰岛的长度。
右舷前视图,展示了飞行甲板的前部。
右舷后视图,展示飞行甲板的后部及其末尾的“斜坡”。

邦菲莱蒂为新航母选择的标准排水量是15000吨。这带来两个需要考虑的重点。第一个是设计合适的船型,以满足飞行甲板所需的长度和所需的机库尺寸,并确保一定的水下防护。第二个是选择合适的动力,使航母的最高航速能够达到29节。

在分析动力需要时,邦菲莱蒂比较了几种不同的船型,计算出只要70000马力就可以达到预期的29节最高航速。 邦菲莱蒂最初考虑全柴油机配置,使用与德意志级装甲舰相同的发动机。根据邦菲莱蒂的报告,采用全柴油机配置可以将烟囱布置在舰体侧面或后方,从而为飞行甲板腾出更多的空间。但是,意大利海军没有在水面舰艇上使用柴油机的经验,所以邦菲莱蒂最终选择了类似于特伦托级巡洋舰上采用的蒸汽轮机动力系统,只是推进轴数从四轴变为两轴。此外,邦菲莱蒂决定安装一个大型立式烟囱,以免烟雾影响到飞行甲板的操作。

这些初步决定的结果便是一艘新航母,其拥有覆盖整个舰体长度飞行甲板和位于右舷的舰岛。后者布置了舰桥和其他上层建筑,包括烟囱及中口径火炮。为了克服稳定性问题,邦菲莱蒂决定安装普列赛水下防护系统,并如后文所述,对其进行了重新布置以平衡舰岛的重量。就防护而言,航母应避免与战列舰和巡洋舰交战。这意味着垂直防护应仅限于航母的要害部位,从而确保有足够的水平防护抵御空袭。

邦菲莱蒂赞成航母只装备高射炮。 然而,有证据表明,意大利海军中的保守主义者担心航母会遭到高速驱逐舰和巡洋舰的攻击,成功说服了他加装152毫米火炮,以对抗水面舰艇。


邦菲莱蒂项目的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15420吨

满载排水量:17540吨

长度:210米(垂线间长),220米(全长)

宽度:30米(最大),22.82米(水线)

型深:17.97米(至飞行甲板),11.17米(至机库甲板)

吃水:5.55米(标准排水量),6.12米(满载排水量)

动力:两台蒸汽轮机,双轴推进

功率:70000马力

航速:29节(最大)

续航能力:1800海里/29节,4200海里/20节

舰载机:12架菲亚特BR1轰炸机,12架IMAM Ro.1侦察机,18架菲亚特CR20战斗机

武备:8门152毫米舰炮(4×2),16门100毫米高射炮(8×2),8门37毫米高射炮(4×2)

防护:主装甲带60毫米,甲板35/40/60毫米(此为从上到下三层装甲甲板的厚度),指挥塔40-100毫米

船员:1112名官兵



1929年设计的邦菲莱蒂航母项目线图,这是意大利在间战期提出的最先进的航母设计方案。
邦菲莱蒂航母项目的侧视图和俯视图,以及前视图和后视图。
航母的纵剖面图,展示了舰体的内部构造。左上角是舰岛的第一和第二层的平面图;而右上角则是航海舰桥各层的平面图。
飞行甲板:后部升降机是供轰炸机使用的,此外还有供侦察机使用的中部升降机和供战斗机使用的前升降机。
飞行甲板的正下方有一层连续的走廊甲板(gallery deck),也被称做“艏楼甲板”(forecastle deck)。这层甲板设有水兵住宿,士官住宿(前部左舷),军官的会议室(船尾中部)和航空人员住宿(船尾两侧)。
机库甲板,与当时其他航母设计一样,这层也是露天甲板。该图显示了机库飞机的停放位置。轰炸机和一半的侦察机显示有折叠机翼。
平台甲板,比机库甲板低一层。前后部分设有船员宿舍和军官宿舍,而中央部分则是动力舱的上部。注意左舷位置还有由锅炉驱动的涡轮发电机。
底舱,在中轴线上设有三座锅炉舱和两座轮机舱。该图还显示了普列赛水下保护系统、两根传动轴以及水密隔舱。
 邦菲莱蒂航母方的主炮布置显然受到美国海军列克星顿号(图为1938年4月拍摄)及其姐妹舰萨拉托加号的影响。 这两艘美国军舰的8英寸(203毫米)双联装火炮在1941-1942年间拆除。

邦菲莱蒂设计的航母项目还有两个设计约束条件:标准排水量和载机量。因此,他仔细考虑了所有与飞行操作有关的方面,特别是:舰载机起飞和着陆所需的飞行甲板长度,机库的容量,舰体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恶劣天气下)以及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与机库之间调动所需的升降机。另一个潜在的制约因素是如何安全地通过塔兰托运河(塔兰托有一部分军港处于一个内湖中,由一条运河出入——译者注),以便进入维护和整修航母的海军造船厂。 邦菲莱蒂初始设计的性能数据详见附表。

这项设计符合华盛顿海军条约对航母的限制和舰队作战要求。 满载排水量预计为17540吨。这与标准排水量之间的差值约为2300吨,其中包括锅炉用水(150吨),船员生活用水(120吨),饮用水(45吨)和燃料(1950吨)。油箱位于水下防护系统之内。为了保证普列赛水下防护系统的有效性,燃料消耗后将由同体积的海水所取代。因此,即使在长时间航行之后,航母的满载排水量也将保持不变。

第60号肋位的横向剖面图,显示了存放战斗机的双层机库,下面是航空弹药库。

分析邦菲莱蒂的航母计划有助于了解船舶的布局。从龙骨到飞行甲板,舰体几乎是对称的。舰体中部有一个165米长的机库结构,而飞机甲板外端由位于露天甲板上的支柱和网格结构支撑。飞行甲板占据了整个舰体长度,没有被舰岛挡住的部分长约140米。为了安装高射炮,飞行甲板后部两侧各切掉了一块,前部也在右舷处切掉一块。在飞行甲板前部右舷以下一层甲板的位置,设有2座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而在飞行甲板后部两侧以下一层甲板的位置,各设有2座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和一些小艇。飞行甲板的最大宽度为30米,后部有一段10米长的10度倾斜部分。

第45-46号肋位的剖面图,显示了前部的升降机和存放战斗机的双层机库,右侧还有152毫米舰炮的弹药库。

邦菲莱蒂没有考虑为航母安装弹射器,因为它们结构较为复杂,可能会造成技术上的问题。虽然可以安装朱塞佩·米拉利亚号和其他意大利巡洋舰上已经测试过的型号,但邦菲莱蒂似乎认为弹射器并非必需品,因为他认为飞行甲板足够长,舰载机的重量相对较轻,因此航母达到全速时产生的甲板风足以让舰载机起飞。

舰体尺寸的选择使得其的长宽比高达9.2,近似于英国勇敢级和暴怒号航母,后两者都由战列巡洋舰改装而来。在推进方面,主要的指标是将最大推进功率合理分配到两根推进轴和两个高效运作的大直径螺旋桨上面,以达到最大的推进效率。舰岛的位置在舰体的右舷中部,长约80米,宽约6米。舰岛的主体部分有两层甲板高。前部安装有两座双联装152毫米炮塔,舰桥,指挥塔以及其他操作空间,中部安装有烟囱和一座带有起重机的桅杆,而后部安装了两座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一部由网栅结构支撑的测距仪,以及另外两座双联装152毫米炮塔。

30号肋位剖面图,显示了存放侦察机的机库,2号锅炉和舰岛。

对于机库,邦菲莱蒂采用了英国的做法。机库本身作为舰体承力结构的一部分,为舰体纵向强度做出贡献。七层甲板高的舰体空间大部分被145m长的机库所占据。这个航母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飞机甲板下方有一层连续的走廊甲板(gallery deck),可以增强机库防护和改善居住性。

机库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具体尺寸是根据其容纳的特定类型的舰载机来确定的(见机库甲板图和剖面图)。后部机库长48米,高4米,可以容纳12架机翼折叠状态下轰炸机。中部机库长65米,可容纳13架侦察机,其中7架飞机处于机翼折叠状态下。前部机库分为两层,每层高3.7米。上层容纳11架战斗机,下层则容纳7架。所有的战斗机都处于机翼展开的状态。机库的三个部分都由横舱壁分隔开来。舱壁充当舰体结构,并拥有一定的防火性。在确定机库尺寸时,邦菲莱蒂考虑到舰载机编制可能发生的变化,保留了一些的余裕。

和当时英国的航母一样,所有舰载机在不使用时,都存放在机库内。另外,在舰载机配置的构想中,较重的飞机将会提升到飞行甲板后部进行起飞准备,因为它们的起飞滑跑距离要比较轻的飞机长。飞行甲板与机库之间由三部5吨级的升降机联系,它们安装在飞行甲板中轴线偏左舷的位置上,每部升降机对应一个机库部分。根据邦菲莱蒂起草的设计报告,后部和中部的升降机仅可容纳配备折叠翼的飞机,而前部升降机可供存放在前部双层机库中的飞机升降。

防护和舰体强度

意大利海军是根据从英国和美国航母获得的信息为邦菲莱蒂项目制定防护指标,尽管很少。如前所述,理论上来讲航母是不直接参加海战的。因此,不需要占用很大一部分吨位对大中口径火炮进行防护。不过,为了抵御小口径火炮的命中,还是设置了一些轻度的垂直防护。

 30号肋位剖面图,显示了存放轰炸机的机库和下方的轮机舱。右舷的涡轮发电机似乎是个错误:甲板平面图显示它在左舷。

邦菲莱蒂在大约90米长的船舯部分设置了一条60毫米厚的装甲带。这条装甲带高2.85米,在水线下方延伸1.65米,以保护轮机舱及其前后的一些弹药库。航空汽油库有50毫米厚的装甲保护,而机库侧面装甲厚度为20毫米。机库甲板的厚度为40毫米,在机库甲板的下一层,还有60毫米厚的主甲板,两层甲板共同组成核心区的上部防护。此外,水平防护体系还包括35毫米厚的飞行甲板和15毫米厚的走廊甲板。指挥塔的装甲厚度为40—100毫米,而像小口径火炮弹药库和舵机舱这样的位于核心区外的重要舱室,则由30毫米厚的装甲进行保护。组成垂直和水平保护的镍铬钢板将直接成为甲板和舰体结构的组成部分。

航母的水下防护由普列赛水下防护系统组成,其能够承受水下爆炸。为此,舰底的空间被重新配置,这样爆炸所产生的大部分能量将会被这个包含水或燃料外加一个空心圆筒的结构吸收。空心圆筒被水平布置在水线以下的底舱,并覆盖舰体的大部分长度。在航母设计上,邦菲莱蒂选择了普列赛水下防护系统与三重底的组合,并将这项组合覆盖到轮机舱和弹药库占据的整个长度。不过,为了平衡右舷舰岛的重量,两侧空心圆筒的直径是不同的。在左舷,空心圆筒的直径为240厘米,厚度为30厘米,整个水下防护结构的直径为510厘米。在右舷,空心圆筒横截面比左舷的更大,因此所装燃油的重量减小。随着燃料的消耗,外部结构中的燃料将逐渐被海水替换,这将造成由于密度不同导致的吨位增加。这一增长预计为300吨,将由锅炉和船员使用淡水的逐渐消耗来补偿。因此,满载排水量在航母出海航行期间基本保持不变。

显示飞机升降机机械结构之一的图纸。详尽的细节表明了这个项目的完成程度。
中段部分剖面图,请注意不对称的普列赛水下防护系统,用于补偿右舷舰岛的重量。

在舰体强度方面,邦菲莱蒂将舰体垂直分为两部分,由机库/露天甲板划分。下部包括三重底和普列赛水下防护系统;其结构构件大多是纵向的,并设有若干道纵舱壁。上部的结构构件主要是横向的;在机库甲板与飞行甲板之间,还设有多个用来加固的支柱。

为了测试整个舰体结构,特别是普列赛水下防护系统的强度,邦菲莱蒂使用了多个不同尺寸的模型,并对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充满了信心。至于稳定性,邦菲莱蒂通过计算和预测航母的各种复原力臂曲线来应对各种情况 。在航母满载的状况下,邦菲莱蒂得出其的稳心高度为1.49米;他估计即使在风速为12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这也足够了。在这些条件下,邦菲莱蒂计算出航母的最大横倾将达到7度,这对于高干舷的航母来讲是可以接受的。

舰载机和武备

和其他水面作战舰艇不同的是,航母的武备是由其搭载的舰载机和舰炮,以及它们所需的弹药组成的。

意大利海军为航母选择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舰载机:菲亚特 BR1轰炸机、菲亚特CR20战斗机和IMAM RO.1侦察机。这些飞机都是陆基双翼飞机。目前尚不清楚,在航母设计阶段,这些飞机的舰载型号是否正在研制。

菲亚特BR1是上世纪20年代在意大利空军服役的一款双座轰炸机。它的机身长10.47米,设有以串联形式布置的两个座位;前座为驾驶员的座位;后座是观察者/轰炸员的座位,并配有一挺旋转机枪。它的机翼面积为77.2平方米,空重约为3530千克。BR1的动力由一台700马力的菲亚特A.14型发动机提供,发动机驱动一个木制双叶定距螺旋桨推动飞机前进。它的最高速度为240千米/小时,有效载荷为1000千克。BR1采用固定起落架,机身前部有一对通过管状结构与机身下部和下机翼相连的大型机轮;机身后部还有一个着落撬。

IMAM Ro.1是在意大利空军服役的一款单引擎、双座侦察机;它是上世纪20年代由荷兰福克公司授权意大利生产的。Ro.1长9.46米,翼面积约为40平方米,起飞重量为2175千克。前座为驾驶员的座位,而后座是观察者/机枪手的座位。机身结构由焊接钢管和帆布蒙皮组成,起落架包括前部的一对机轮和后部的一个着陆橇。该机的动力由一台420马力的阿尔法罗密欧 木星IV型星形发动机提供,最高时速为255千米,航程1200千米。

菲亚特CR20是一种单发、单座战斗机。机长6.71米,翼面积为25.50平方米。机身采用混合材质蒙皮,前部为金属蒙皮,后部为帆布蒙皮。它的最大起飞重量为1390千克,410马力的菲亚特A20型发动机使它的最高时速达到了270千米,航程约为850千米。武备由两挺7.7毫米机枪组成。CR20 战斗机自1927年以来就已服役,并参与了意大利在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的作战行动。

考虑到海军参谋部的要求和飞机的尺寸,邦菲莱蒂计算出了每架舰载机所需要占用的空间。然而,他过于乐观的相信意大利工业应该可以发展出“真正的”海军飞机,这样就可以增加载机量。邦菲莱蒂为每种类型的飞机分配了自己的机库部分。炸弹、鱼雷和航空机枪子弹存放在与100毫米炮弹药库前后相邻的弹药库内。此外,还有24枚准备给BR1使用的鱼雷存放在后部机库中。

邦菲莱蒂为航母选择的中口径火炮是安萨尔多mod.1926型152毫米炮。这种火炮已经安装在了当时建造的四艘佣兵队长级轻巡洋舰上,射速为每分钟6发。双联装炮塔重达83.7吨,可以发射穿甲弹或是高爆弹。这种火炮45度的最大仰角下,发射穿甲弹时的最大射程为22600米,而发射高爆弹时的最大射程为24600米。

菲亚特BR1是上世纪20年代在意大利空军服役的一款双座双翼轰炸机。 这张照片中显示的飞机配有鱼雷。
菲亚特CR20是从1927年起服役的单引擎单座战斗机。
IMAM Ro.1是在意大利空军中服役的一种单引擎双座飞机,用于侦察任务,由福克公司许可意大利生产。

为航母提供防空火力的100毫米炮以双联装的形式安装,这也是在20世纪20年代建造的所有意大利巡洋舰配备的标准副炮。这种火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装备在奥匈帝国的雷击舰艇上。1924年。奥托·梅拉达公司对这种火炮进行重新改进,使其成为一款意大利海军装备的高射炮。每座双联装炮重约4.8吨,火炮的射速约为每分钟10发。火炮的仰俯角在-5度和+ 85度之间。在仰角45度的情况下,这种火炮发射高爆弹时的最大射程为15,000米。此外,还有四座位于舰岛的37毫米双联装高射炮,用于提供近程防空火力。

机械和人员

邦菲莱蒂根据对动力需求的分析,将船型系数定为0.57,并采用了模型水池试验和特伦托号巡洋舰海试的结果。他选择了一套采用双轴推进、总功率为70000马力的动力系统,而续航能力为1800海里/29节或4200海里/20节。为了增加续航力,三重底内部还设有额外的油箱。

动力系统由六部水管锅炉和两台齿轮传动式蒸汽轮机组成。这些锅炉比在特伦托级和佣兵队长级巡洋舰上安装的锅炉要小,并成对安装在位于舰体中轴线的三个锅炉舱内,以便为普列赛水下防护系统省出足够的空间。前蒸汽轮机驱动左舷轴,后蒸汽轮机驱动右舷轴。每个螺旋桨的直径为4.4米,最大转速为260转/分钟。

机械的布置符合安全、储备浮力和航行方面的要求,并且这艘船在生存性方面的设计指标为:在三个相邻舱室被淹没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生存。每个锅炉舱和轮机舱长14米,后锅炉舱与后机舱之间隔着后部152毫米火炮弹药库。锅炉舱都布置在舰体中部,没有分开布置,以便将所有锅炉的排气管道集中到一个大烟囱里。因为分开布置意味着航母将不得不采用双烟囱布置,舰岛会因此而延长。为了避免航母在高速航行产生的废气让机库变得过热,邦菲莱蒂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机库地板上安装绝热材料;加装通风设备,方便空气交换。

为了产生所需的电力,邦菲莱蒂选择了六台180千瓦的涡轮交流发电机作为航母的发电设备。这些发电机安装在位于轮机舱外侧的两个隔开的舱室内(参见平台甲板的平面图)。它们采用了一套类似于在扎拉级巡洋舰上安装的配电系统。涡轮发电机在航行时由主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在港口时则由辅助锅炉来驱动;辅助锅炉也用于在航行时驱动船员空间内的供暖系统。邦菲莱蒂为航母设计了一个面积40平方米的半平衡舵,并且不排除安装铺助舵的可能性;后者可以提高航母的操纵性,特别是在受限水域。

海军参谋部决定,航母的舰员编制为1112名官兵,由海军和空军人员组成。 其中包括78名军官(25名海军军官和53名空军军官),137名士官(96名海军士官和62名空军士官),1192名水兵和6名文职人员。空军人员(飞行员和技术人员)的住宿受到优先考虑,这表明在这个项目进行的时候,意大利海军预见到要和空军实现“共存”。大多数水兵的住舱位于飞行甲板下方的走廊甲板上,而军官住舱则按照传统布置在舰体后部(参见平台甲板和走廊甲板的平面图)。

这张图展示了舰尾的100毫米高射炮和小艇,注意飞行甲板后部的十度倾斜。
前部主炮剖面图,展示了其的内部结构。

变型

如前所述,这个航母的初步设计方案由邦菲莱蒂中将完成,源于1928年末海军参谋部制定的总体要求。当邦菲莱蒂在1929年12月将初步设计报告提交给设计委员会时,他希望这个设计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并且“作为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进而产生可能的建造计划“。因此,这份初步设计报告的内容对于了解意大利航母的设计和建造具有重要意义。在设计工作结束后,邦菲莱蒂另行设计的一些特殊方案也十分有趣。

在1930年的夏天,意大利海军参谋部和驻伦敦海军武官就建造小型航母交换了意见,这些航母应该有足够规模和能力的舰载机部队来满足作战需求。因此,邦菲莱蒂发展了三种变型,并将基本设计方案分别命名为“A”,“B”和“C”。然后他把这项新研究提交给了海军高层,但是没有结果。

 “A”和“B”变型的标准排水量为14000吨,这一尺寸显然是受到美国海军突击者号的影响,而“C”变型则是邦菲莱蒂提出的只有10000吨的航母。前两个变型比原来的设计小,所以飞行甲板变短,航速变慢,防护削弱,武备也部太好。但总体布局,载机量和普列赛水下防护系统仍保持不变。 邦菲莱蒂提出的“B”变型缩短了舰岛,修改了主炮布局,以便为飞机着陆腾出足够的空间。

 “C”变型在速度、防护、武备和载机量方面的性能更差。飞行甲板也更短,普列赛水下防护系统替换为舰体下部经过严密细分的水密隔舱。不过,邦菲莱蒂强调,上面这些设计方案都只是备选方案,在被采纳之前需要进行仔细而又深入的分析。他也可能不太关心这些设计方案能否被接受,因为他相信,他的最初设计方案更为详细和深思熟虑,将被采纳并作为新造舰计划的一部分。此外,邦菲莱蒂表示,他将考虑采用柴油机作为动力系统,因为这可以大幅度缩减舰岛的尺寸,从而增加飞行甲板的面积。

菲利波·邦菲莱蒂中将退休时,意大利的海军战略、舰队现代化和发展仍然基于伯诺提的“我们的海洋政策”。正是在这个框架下,意大利于1930年1月至4月在伦敦举行的海军会议中确定了自己的立场。会议以美国,英国和日本之间的达成协议结束,并将条约限制延伸至所有类别的军舰。伦敦条约维持了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中对签约国主力舰和航母的数量和质量限制。同时,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军备采购,为欧洲国家之间建立更稳定的政治关系铺平了道路。英国政府在1931年3月支持意大利和法国之间达成可能的海军协议,在其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这份协议基于各种问题而成的,包括双方海军对等和新的军舰建造程序(然而没过多久,法意就因为协议草案解释上的分歧,抛弃了这个协议——译者注)。在邦菲莱蒂的印象中,罗马和巴黎签署了一份具有约束力的正式协议,于是最近退休的他在1931年4月设计了第四个变型(“D”),并将提案给设计委员会领导。

变型’A’的线图。标准排水量减少到14000吨,但载机量仍为42架。
变型’B’与变型’A’外观相同,只不过100毫米火炮的布置有所不同。

邦菲莱蒂的这一新变型是根据意大利海军和法国海军之间的协议来设计的,这个协议将给双方各分配34500吨的航母配额。邦菲莱蒂很快就排除了建造一艘最大排水量为27000吨的大航母的想法。他还排除了建造两艘或三艘10,000吨级航母的想法,因为有限的吨位将严重缩减飞行甲板长度,这一限制是无法接受的。相反,他提出了另外两种选择:建造两艘航母,每艘17270吨,或是三艘11515吨航母。这两种方案都符合假想的意-法协议的吨位要求。

第一个选择意味着比邦菲莱蒂的初始设计更大的航母。这将在航速,防护,武备,机库布局和载机量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然而,性能适中的小型航母成为当时的国际趋势,并且未来意大利海军也更容易负担得起这种航母。因此,邦菲莱蒂确定“D”变型的标准排水量为11500吨。飞行甲板长200米,宽28米。舰岛面积大幅度缩小,以提高飞行甲板的面积,方便舰载机的操作。动力系统由四台锅炉和两台蒸汽轮机组成,最高航速可达26节。机械布局能满足4舱进水不沉的安全要求。新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排气管道沿航母一侧布置,以免设置烟囱,从而缩减舰岛的尺寸。采用柴油发动机和柴油发电机将有利于这种选择。

邦菲莱蒂提出的武备包括四座双联装安萨尔多式120毫米火炮和四座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所有火炮都安装在位于飞行甲板以下一层的平台上。火炮的布局方便了舰载机操作,但是限制了射界,特别是120毫米火炮,如果敌机沿着航母的中轴线进行空袭,对于高射炮来说也是一样的。

变型“C”比前两个变型小,搭载的飞机较少。
变型“D”的标准排水量为11500吨。邦菲莱蒂曾在退休后进行过初步的设计。

缩小和前移的舰岛为舰载机留下了140米长的着陆空间,飞行甲板末尾依旧有10度的倾角。舰岛将容纳航海舰桥和火控系统。三部飞机升降机都位于中轴线,以增强上部舰体将其。由于其舰体尺寸较小,所以无法安装普列赛水下防护系统,但邦菲莱蒂仍然相信,对下层舰体的水密隔舱进行细分能够满足防御要求。由于标准排水量减少到11,500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载机量减少,舰载机由30架飞机组成:12架战斗机,8架轰炸机和10架侦察机。不过,邦菲莱蒂相信,如果采用装有折叠翼的舰载机,机库载机量足以提升到42架,并采用与他原始设计相类似的编制分组。

邦菲莱蒂强调,这个“D”变型只是前期的提案,如果做出明确的决定,需要更详细的分析。不过,由于该提案是根据他以前的设计经验,邦菲莱蒂宣称这可以作为详细设计工作的基础,希望之后能有一个确定的订单。

与原来的设计一样,意大利海军拒绝根据邦菲莱蒂提出的变型,做出有关建造航母的任何决定。事实上,1931年11月举行的意大利军队参谋部会议上,关于建造航母的话题只有几句话,这一话题也没有得到进一步地讨论。

结论

由于意大利海军没有继续发展菲利波·邦菲莱蒂提出的航母方案,没有使用经验来进行分析,所以这个设计的优点只能通过与当时外国航母的比较来评价。

根据邦菲莱蒂总结报告的分析显示,邦菲莱蒂和意大利海军追求的目的有三个。首先,意大利海军希望利用华盛顿剩余的吨位配额(4.5万吨),在未来建造类似的航母。其次,是根据当时意大利对航母设计相关复杂问题的了解,尽可能地得到最好的航母。最后,意大利海军希望通过建造一艘航母,积累海军航空兵的使用经验。除此之外,最重要的目的是寻求与法国海军的对等地位。当时法国航母贝亚恩号已经服役,改变了地中海的海军力量平衡。

考虑到邦菲莱蒂的航母相较于当时在役或正在建造的国外航母来说尺寸较小,所以比较的对象选取了英国的竞技神号、法国的贝亚恩号和美国的突击者号。由于参考了通用的布局,邦菲莱蒂航母在许多方面与其他三艘船类似。法国和美国的航母也有由开放式结构支撑的外端飞行甲板。不过,意大利设计的一个缺点是,由于需要容纳主炮及其火控系统,舰岛与飞行甲板相比太长了。

在性能方面,29节的最高航速足以满足舰载机起飞和跟随舰队作战的需要。采用普列赛水下防护系统和邦菲莱蒂在垂直和水平装甲之间做出的平衡,是这项设计的两个重要优点,为航母提供了足够的防护。意大利航母的载机量(42架)近似于贝亚恩号(40架飞机);比突击者号少,但比竞技神号多。 然而,关于意大利航母所选舰载机的性能,以及她多次放飞舰载机的能力,仍然存在很大的疑问。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海军仅根据大小(重量和尺寸)和任务需求来为邦菲莱蒂的航母选择舰载机;它们的性能应该是通过在航母上进行彻底的试验和测试来验证,可能在此之前,意大利空军会全面参与这个项目的舰载机部分。不幸的是,当时意大利海军和意大利空军之间的关系令两军无法进行密切的合作。意大利海空军本来可以更好的处理安排这艘航母的舰载机。

总而言之,邦菲莱蒂构想的航母是一项均衡的设计,在当时意大利的知识背景下,技术意义重大。令人遗憾的是,这项设计未能变为变为现实,特别是考虑到邦菲莱蒂为编写了十分详细的设计档案。如果没有停止发展,下一步将是确定技术规格,并与造船公司签订合同。造船厂再根据合同的委托进行详细设计和后续的建造工作。考虑到这一点,应当注意到这艘航母的尺寸和这一时期意大利国内造船厂的建造能力。意大利唯二可以建造这样一艘航母的造船厂分别在的里雅斯特和热那亚,而当时这些造船厂分别正在建造巡洋舰阜姆号和远洋班轮国王号。即使在1928年阜姆号和国王号的建造工作受到了延误,航母理论上也可以在1930年开工。然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完成阜姆号之后,的里雅斯特造船厂将开始建造班轮萨伏伊伯爵号,而巡洋舰波尔扎诺号则会占据国王号空出的船台。只有政治层面上的决策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并确保意大利海军能建造并服役其的第一艘航母。

菲利波·邦菲莱蒂小传

1868年1月8日,菲利波·邦菲莱蒂出生在罗马附近的蒂沃利。高中毕业后,他在骑兵团服了一年兵役,在1887年以中士军衔退役。1892年,邦菲莱蒂毕业于罗马大学土木工程系,后来加入了意大利海军工程局。作为一个二级海军工程师,邦菲莱蒂进入热那亚高等海军学校学习,并于1894年毕业于海军工程专业。1896年,邦菲莱蒂负责监督埃琳娜女王号(Regina Elena)的建造工作,这艘装甲巡洋舰(其实是带有装甲巡洋舰特征的前无畏舰——译者注)在拉佩斯齐亚海军造船厂建造。然后在1904年,海军工程局实施军衔制后,邦菲莱蒂成为上尉。与此同时,他派往位于罗马的海军部。他在1908年晋升少校,1913年升中校,并分配到在热那亚的海军技术办公室,然后到拉斯佩齐亚,最后到了那不勒斯附近的斯塔比亚海堡。1917年,邦菲莱蒂获得了热那亚大学工程系教授资格,并在1918年晋升上校。后来,他成为卡斯特拉马雷海军造船厂的领导,并在那里度过了三年。在1924年,邦菲莱蒂派往罗马的海军部担造舰总监,之后提拔为海军工程局的少将。后来,他在意大利海军设计委员会里面的情报研究办公室担任领导,之后晋升中将。邦菲莱蒂一直担任这个职位,直到1931年1月,他由于年龄限制退休了。退休后,他还参加了一些技术和科学活动,包括洛阿诺(Loano)海港的设计工作,1939年12月17日,他在这个意大利小城去世。

在邦菲莱蒂的职业生涯中,设计了几种型号的军舰和军辅船,并监督了几艘军舰的建造工作。在1918年,他设计了一级军辅船,由私营造船厂建造,并在二战中继续服役。邦菲莱蒂参与了两艘特伦托级重巡洋舰最终设计阶段的部分工作——这是意大利海军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之后建造的第一型大型水面作战舰艇,还主持设计了扎拉级重巡洋舰——其广泛认为是对特伦托级的重大改进,以及波尔扎诺号重巡洋舰。然后,在设计本文所述的航母之前,他设计了一艘770吨的雷击舰,航速为34节。他还参与了第一批佣兵队长级轻巡洋舰的设计工作。

身着冬季礼服的邦菲莱蒂中将。这是他在意大利海军设计委员会任职的这几年拍摄的照片。
59

59

就是个路过的大猫猫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