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
陆军装备

被塑造的神话——伯莱塔M1918冲锋枪

冲锋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诞生的一种年轻武器,关于最早的冲锋枪是哪一种,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焦点。在一些广为流传的观点里里,“伯莱塔M1918冲锋枪”一直是能被冠以第一款真正的冲锋枪头衔的有力候选者,不过对这种武器的相关细节我们一直以来都是知之甚少。事实上这种武器是一种很特殊的存在,是一种发射手枪弹的半自动卡宾枪,与我们今天熟知的冲锋枪还有一些差别。很大程度上一些所谓的“比MP18装备部队早,是第一款真正的冲锋枪”都是源自对它的不了解,对它的吹捧也是被塑造的神话。那么伯莱塔M1918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呢?它在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上,又充当了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请看下文:

起点:维勒 佩罗萨

·菲亚特/列维里M1915机枪,它的另一个名字“维勒 佩罗萨”知名度更广一些。

列维里-伯莱塔冲锋枪的研发,技术上来说最早可以追溯到1914年的9mm“维勒-佩罗萨”双管机枪。意大利军官贝特尔 艾比尔 列维里设计了这种武器,这种武器的用途是作为神射手步兵团,阿尔卑斯山地兵这类强调机动的步兵单位使用的轻量化机枪,传统的机枪则不能充当这个角色,另外这种武器也可以作为早期军用飞机的航空机枪使用。最初这种武器由都灵郊区的小镇维勒-佩罗萨(Villar Perosa)里的一家小公司——罗伯特 因赛提公司(Roberto Incerti & C., Villar Perosa S.A.,即R.I.V.)制造。这也是为什么这种武器得到了“维勒 佩罗萨”的昵称。

在战前,罗伯特 因赛提就属于都灵著名的菲亚特厂旗下的一个承包商,按照合同为神射手步兵团生产自行车。1915年5月意大利向奥匈宣战后,罗伯特 因赛提就开始生产维勒 佩罗萨机枪,当时意大利陆军极度缺乏机枪,就匆忙地将维勒 佩罗萨机枪定为全军的制式武器之一。随后菲亚特也加入到生产行列当中,一些部件的生产任务则交给了伯莱塔和安萨尔多。

维勒 佩罗萨机枪的自动方式为半自由枪机,机枪的两个枪机通过装在导杆上的复进簧驱动复进,复进到位后枪机在导槽内回转45°闭锁到位。理论上枪机回转开锁能够提供一定的延迟,但实际上机枪单个枪管射速仍达到了1200发每分钟,25发容弹量的弹匣在2至3秒里就能被打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意大利人尝试了多种方法,包括严格训练士兵进行短点射避免浪费弹药,甚至还发明了一种气动减速器,用以降低射速,也就是所谓的帕维西(Pavesi)装置。

在意大利前线,维勒 佩罗萨确实取得了一定成功(奥匈甚至仿制了自己的9×23mm版本),设计之初这种机枪是在枪架(两个支脚的防盾,两脚架,三脚架)上进行射击的,抵肩射击或者腰射并不实用。尽管出现过一些临时改装,包括一种射手可以通过背带挂在脖子上的盘形枪架,但这些改装都不是很成功的。不过,意大利人很可能早在1916年就开始尝试将这种武器改造成一种实用的冲锋枪。

菲亚特自动卡宾枪

这是一战后意军航空兵装备的O.V.P.自动卡宾枪,1916年菲亚特的卡宾枪可能也是它的原型。

1916年,意大利的测试委员会参加了一次新式武器演示,演示的新式武器被称为菲亚特(列维里)自动卡宾枪(Moschetto Automatico FIAT)。这种武器由都灵的菲亚特与其次承包商罗伯特 因塞特共同研发,还是艾比尔 列维里主持设计,他似乎比起当时的多数人更早地意识到了冲锋枪概念的先进性。

测试委员会对这种创新的发明印象深刻,随后不久意军高层开始考虑组织测试不同的自动卡宾枪设计,进行竞标的可行性。几乎同时德国人也展开了自己的冲锋枪项目,此时德意两国德研发项目是相互独立的,区别在于德国人的研发是从头开始的,而意大利人的工作更容易些,主要目标在于将维勒 佩罗萨改装成类似菲亚特自动卡宾枪的武器。

最初有三方参加了上述的竞标,分别是菲亚特/罗伯特 因赛提,伯莱塔和安萨尔多,这可能与这些企业都参与了维勒 佩罗萨机枪的生产有关。生产方面,维勒 佩罗萨的枪身是菲亚特和罗伯特 因赛提制造的,防盾和枪架是安萨尔多生产的,枪管则由伯莱塔生产。因此,这些厂家已经熟悉了这种“手枪弹机枪”(pistola mitragliatrice)的设计,在构思应用什么样的想法有利于改进原始设计这方面,也是有一定优势的。

研发与设计

伯莱塔将他们的提案设计工作交到了图里奥 马伦戈尼(Tullio Marengoni)手里,他是伯莱塔的一名年轻雇员。马伦戈尼并没有工程上的资历,完全是自学成才。他在伯莱塔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原因一部分在于他是彼得罗 伯莱塔侄子的同年玩伴。尽管如此,马伦戈尼还是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天赋异禀的工程师,在他的工作生涯中,他参与了多种冲锋枪,手枪和步枪的研发。不夸张地说,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19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轻武器设计师。

在设计伯莱塔的提案过程中,马伦戈尼想到了一种高效简单的解决方案。他将维勒 佩罗萨的单个机匣取下,并将机匣安装在截短的老式维特利步枪枪托上——从形状独特扳机护圈上就能辨识出。他还为自动卡宾枪添加了一个传统的扳机,击发阻铁上添加有单发阻铁,只能单发射击。

·标准的列维里伯莱塔自动卡宾枪,因为只能半自动射击,与之前广泛流传的说法不同,并不能将这种武器称为最早的冲锋枪。

枪械的发射机构上作了很大调整,但自动机相较于维勒 佩罗萨并没有改动。另外伯莱塔还取消了原始设计上的摇杆式拉机柄,但保留下来了枪机导槽上的45°定形槽。枪机后方设有装在导杆上的复进簧,复进簧推动枪机向前复进。复进和后坐到位时枪机都会回转一个角度,理论上来说,枪机回转的摩擦阻力可以起到延迟开锁的作用,但实际上这种延迟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马伦戈尼设计的卡宾枪上,枪管末端还添加了一个折叠的锥形刺刀,与卡尔卡诺M91骑兵卡宾枪使用的刺刀类似。刺刀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正好收纳在前护木下方的开槽内。有趣的是,折叠刺刀还添加了锁定装置,防止刺刀在折叠位置时意外展开。


·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的拉机柄导槽特写,可以看到导槽前方45°的开锁闭锁斜面。

由于弹匣安装位置位于机匣上方,瞄准装置的位置就要作出妥协。然而与安萨尔多和随后的O.V.P.不同的是,伯莱塔的自动卡宾枪将瞄准装置设置在了机匣右面,而不是更传统的左面。考虑到大多数射手都会抵右肩瞄准射击,纸面上来看这种布局似乎很尴尬,不过考虑到瞄准装置设在机匣右面时,射手需要先贴腮到枪托上,以便获得更舒适的瞄准视野,这种布局确实能提供更精确的瞄准,这在一款半自动武器上尤为重要,可以确保补射的精度。

伯莱塔卡宾枪的各种原型枪上,弹匣固定方式不尽相同,量产版本上,弹匣插口前方有一个装有弹簧的弹匣卡笋,向上抬起即可释放弹匣。抛壳窗的位置与维勒 佩罗萨机枪相同,都是位于弹匣插口正下方,不过马戈伦尼在抛壳窗处添加了一个矩形截面的通道,这样射手就不会意外将手放在抛壳窗处了。

·双扳机(bigrillo)的卡宾枪样枪,这种样枪可以连发射击。样枪可能是布雷西亚的米达工厂制造的,只生产了一小批用以测试。

伯莱塔的方案在设计之初也尝试了多种布局。已知存在一种双扳机的版本,可以进行单发和连发射击,这一版本的卡宾枪采用了不同的枪托,并且没有安装折叠刺刀,而是参考了M91TS卡宾枪,加装了类似前者的刺刀座。设计上与伯莱塔的原始设计还存在很多不同,因此很难说两者源自同一设计:机匣上的弹匣卡笋是维勒 佩罗萨原版的,而不是伯莱塔的弹匣卡笋。卡宾枪上还设有摇杆式的拉机柄以及造型独特的抛壳通道。这种双扳机的卡宾枪据称并不是伯莱塔原产,而是来自布雷西亚的米达工厂(MIDA),因为样枪上缺乏列维里-伯莱塔的设计元素。

另外还出现了一种以机械方式调节射击模式的样枪,快慢机位于机匣右侧,是按钮式的。这型样枪还在机匣前端设置了后坐缓冲器,起到减小射速的作用,缓冲器后方延伸出一个导杆,与拉机柄相连。这个装置可能与维勒 佩罗萨机枪上的气动缓冲装置(帕维西装置)有关。这种装有快慢机的样枪使用了全包式护木,刺刀座也是M91TS卡宾枪的式样。抛壳通道在护木内,外部被护木包裹,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零件,弹匣卡笋则是早期维勒 佩罗萨机枪上面的。

·伯莱塔的另一种样枪,机匣右侧设有气动缓冲装置用以降低射速
·样枪的气动缓冲装置特写,装置通过一个导杆与右侧拉机柄相连。

所有这些试验版本可能仅仅生产了相当有限的数量,目前并不清楚这些样枪是否试装部队过。

列维里-伯莱塔的服役生涯

到了1918年,按照合同进行竞标的三方都向测试委员会提交了自己的样枪,委员会也展开了竞标测试。菲亚特应该是提交了更完善的原型枪,而关于安萨尔多的样枪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样枪是安萨尔多工程师恩里科 克罗赛蒂(Enrico Crocetti)设计的。到这时,又出现了另一种自动卡宾枪,也是改造自维勒 佩罗萨,这种卡宾枪是亚美利戈 塞-里戈蒂(Amerigo Cei-Rigotti)自发设计的,他先前还设计过自动步枪,不清楚他的样枪是否也参加了军方的测试。另外测试记载里还提到了两种自动卡宾枪,分别是萨弗亚(Savoia)和A.N.,似乎没有这两种原型枪的详细资料留存。这两种样枪可能分别来自S.I.A.I公司(商标为“萨弗亚”)和意大利的海军航空兵(Aviazione Navale)。

·疑似克罗蒂设计的样枪照片。

克罗赛蒂的设计也是改造自维勒 佩罗萨,添加了一个木制枪托,重新设计了发射机构。重新设计的发射机构允许武器进行单发与连发射击。维勒 佩罗萨上面设计独特的摇杆式拉机柄,也在克罗塞提蒂的样枪上保留下来。摇杆拉机柄与枪机上的球形凸起相互配合,这样枪机会在摇杆拉机柄的作用下先回转45°,再沿枪管轴线的方向向后运动。克罗塞提的样枪保留了维勒 佩罗萨的25发弹匣,弹匣由顶部插入。机匣下方为抛壳窗,抛壳窗处还设计了一个形状独特的弧形挡壳板。
伯莱塔提交了马伦戈尼设计的卡宾枪,并不是伯莱塔当时是同时提交了多个方案,还是仅仅提交了半自动的方案。无论如何,最后军方认定伯莱塔的半自动样枪是性能最优良的,同年以“列维里-伯莱塔自动卡宾枪”(Moschetto Automatico Revelli-Beretta)的命名进入军队服役。命名中有列维里的原因可能在于这种卡宾枪是维勒 佩罗萨机枪改造的。这种武器有时在一些文献中也被简称为“列维里-伯莱塔”。所谓的“伯莱塔M1918”以及“MAB18”的命名则是现代人约定俗成的,历史文献中并没有出现这种命名。
直到战争结束前的几个月,列维里-伯莱塔才开始投入生产。1918年9月,彼得罗 伯莱塔得到军方确切消息,军方将为伯莱塔提供500支维勒 佩罗萨机枪,这些机枪将被改造为10000支卡宾枪。额外的零件则由军械官阿尔弗雷多 斯科蒂-道格拉斯(Alfredo Scotti-Douglas)提供,这名军械官后来也成为了武器设计师。然而到了当年11月底,由于与奥匈的战争结束了,军方永久取消了卡宾枪的订单。军队对这种新式武器的需求瞬间蒸发了,据信到战争结束前,伯莱塔大概完成了订单的半数并交付军队,大约改造了4000支至5000支卡宾枪。在一份1942年的报告文件中,指出一支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的采购价为250里拉。

·1928年一份操作手册里的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

意大利陆军计划将新式的列维里-伯莱塔下发到营级单位,每个步兵营配发18支,这18支卡宾枪集中装备在该营一个连里最好的射手手中。列维里-伯莱塔是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投入实战是个值得争论的问题。有人声称卡宾枪在1918年10月关键性的维托里欧 威尼托(Vittorio Veneto)战役中投入使用,但精确考证这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些专家断定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在德军装备MP18,I冲锋枪以前,就已经抵达前线了,这点也是不能确定的。
尽管已经落后,整个1920年代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仍然在军队中服役。与它一起服役的还有维勒 佩罗萨的另一变种:O.V.P.自动卡宾枪,这种步枪实际上只装备给了航空观察员,并没有装备给步兵。一战过后,意大利人认为已经不再需要这两种武器,因此1930年代一部分卡宾枪变成了军剩物资出售给了其他国家。

战后的发展

几乎是在战争结束后不久,意大利军方开始仔细审视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的战术效能,不意外的是批评的焦点集中在了9mm格里森蒂枪弹上。格里森蒂枪弹即使是作为手枪弹使用时,都暴露出了威力不够的问题,而对于自动武器来说,更是缺乏必要的停止作用。1920年,在完成了约5000支列维里-伯莱塔后,军方就取消了后续25000支的订单。这一决议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战争结束后已经失去了急切的需求,而且武器本身也难以胜任半自动步枪的角色。
意大利陆军在间战期间决定以一种轻量的中间型枪弹(定为处在9mm格里森蒂和6.5mm枪弹之间)取代9mm格里森蒂枪弹,新的枪弹在自动卡宾枪上使用,这是相当超前的一步。最后的成果是7.35×32mm枪弹,这种枪弹的定位与二战期间德国研发的7.92×33mmKurz弹很接近。
意大利陆军明确表示了他们需要一种发射这种新式枪弹的轻型自动卡宾枪,卡宾枪比起传统步枪尺寸更短重量更轻,能确保400m以内的射击精度。与之前的冲锋枪(自动卡宾枪)测试类似,多方也参与到了满足这些指标的武器研发当中。这次参加的厂商都是国营兵工厂,很有可能是因为新研发的7.35×32mm枪弹还处于机密阶段,民营枪厂还无法接触到。参与到研发的国营兵工厂包括特尔尼,罗马和布雷西亚。这些国营兵工厂提交的各个方案本身都很有趣,但这里我们主要关注布雷西亚的提案,因为提案是在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的基础上改造的。
布雷西亚自动卡宾枪(Moschetto Automatico Brescia)设计基于列维里-伯莱塔,保留了相同的机匣,枪托与自动机。弹膛设计作出了改进以适应新的中间型枪弹,枪管的长度也增加了。枪机设计上似乎也有改动,尽管实际作用不大,但导槽依然保留了一定的回转定形槽用以延迟开锁。最明显的改动在供弹机构上,取消了先前维勒 佩罗萨和列维里-伯莱塔的顶部供弹机构,而改用类似菲亚特-列维里机枪上的多隔间弹仓,立方体笼型的弹仓内有5排5发担架,交替供弹。另外武器上还设有快慢机,可以选择单发或连发射击。
最终参加测试的三个提案都没有达到预期,主要在于射击精度和可靠性上差强人意。特尔尼的提案引起了军方进一步的兴趣,研发一直持续到1928年。罗马和布雷西亚的提案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资金,研发中止,最后7.35×32mm枪弹也没有得到采用,至此,意大利处于萌芽期的“突击步枪”项目告一段落,并没有机会像StG44那样产生广泛影响。

·布雷西亚提交的自动卡宾枪方案,是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的进一步发展。

伯莱塔自动卡宾枪 Mod.918/30

1930年,一种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的变种出现了,现在我们将其称为M1918/30,而在当时这种武器则被称为“伯莱塔自动卡宾枪”(Moschetto Automatico Beretta)。新的武器命名中不再出现列维里的名字可能是因为他在1929就去世了,同时也表示新武器脱离了维勒 佩罗萨的影响,完全是马伦戈尼独立的设计。在这之前的1925年左右,伯莱塔还推出了一种倒置维勒 佩罗萨机枪机匣的样枪,可能是M1918/30卡宾枪的前身。
这是一种将机匣倒置在护木上的原型枪,这样弹匣就可以从下方插入,而抛壳窗则该到了机匣顶部。这种布局允许瞄准装置布置在枪管正上方,而不是右面,样枪抛壳方向为正上方,这可能会造成一些问题。另外将维勒 佩罗萨的机匣倒置可能会出现一些供弹问题。

·可能是伯莱塔在战后尝试的另一种维勒 佩罗萨的改进方案,这型样枪上的机匣是倒置的。
·伯莱塔M1918/30卡宾枪。

与开膛待击的列维里-伯莱塔不同,M1918/30则采用了闭膛待击,枪机上设有带有回针簧的击针。机匣是重新设计的,以适应新的拉机柄,取消了拉机柄导槽,机匣后部设置了一个拉动枪机后退的拉环,拉环直接与枪机后部的导杆相连,拉动枪机压倒击锤后拉杆会和枪机一起复进到位。独特形状的拉环使得该枪得到了“注射器”(“Il Siringone)的绰号。
弹匣由底部插入供弹,弹匣是10发至25发的新设计,抛壳窗位于机匣顶部。因为弹匣不再干扰射手的视野,机匣顶部设置了一套传统的瞄准装置,有一套弧形座表尺。

·伯莱塔M1918/30卡宾枪构造图。

与列维里-伯莱塔类似,M1918/30也有一些变种,这其中包括不同形式的上护木与枪托,枪托颈有直枪托颈或弯枪托颈,维特利步枪式的扳机护圈或普通的扳机护圈,加装折叠刺刀或者是M91TS卡宾枪式样的刺刀座。原因可能是在这两种卡宾枪的生产过程中很多过程都是手工完成的,利用了大量现有的部件(不过M1918/30的机匣是机加工的,这需要伯莱塔的专业设备)。还存在一些M1918/30的特种变形枪,比如说加装瞄准镜的猎用商业型,还有一种可以拆成两端的伞兵卡宾枪,但都没有获得成功。
已知意大利林业警察和罗马当地的警察都采购了M1918/30卡宾枪。卡宾枪还出口到了阿根廷,由该国的国家警察使用。伯莱塔的卡宾枪还对阿根廷的冲锋枪研发产生了一些影响,1940年代由哈尔孔(Halcon)和HAFDASA研发的枪械当中,就能看到伯莱塔卡宾枪的影子。阿根廷合同的M1918/30卡宾枪机匣上印有阿根廷国徽。M1918/30卡宾枪的采购价为420里拉,比起标准的列维里-伯莱塔要高一些。

·1940年代阿根廷哈尔孔研发的一种冲锋枪。
·伯莱塔基于M1930/38研发的民用猎枪。

标准的M1918/30卡宾枪使用9mm格里森蒂枪弹,但阿根廷订购的卡宾枪使用的是更有名的9mm帕拉贝鲁姆枪弹。这两种枪弹的尺寸相当接近,因此在M1918/30卡宾枪上使用帕拉贝鲁姆枪弹也不需要进行什么改进措施。理论上来说设计使用9mm格里森蒂枪弹的武器也可以发射帕拉贝鲁姆枪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说格里森蒂手枪,它的设计强度就不允许使用帕拉贝鲁姆枪弹,错误使用可能会带来危险的后果。而列维里-伯莱塔与M1918/30这两种卡宾枪也可以使用9mm帕拉贝鲁姆枪弹,根据相关报告使用这种枪弹并没有出现问题。
1935年,马伦戈尼设计了一种M1918/30卡宾枪的改进武器,命名为Mod.35。这种武器是后来伯莱塔M38A的直系原型,后来的M38A比起之前的M1918/30改进程度很大,完全超过了旧设计。原理上Mod.35卡宾枪与M1918/30接近,但添加了一个将枪管包住且开有散热孔的套筒,枪托的造型也很独特,显然这些特征都是在模仿德国的伯格曼MP35/I冲锋枪。尽管Mod.35还是一种闭膛待击,半自动射击的卡宾枪,但显然马戈伦尼是基于Mod.35研发了后来的M38A,也是一种真正的,性能优良的冲锋枪。有趣的是,M38A也是多少有些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的血统的。

·伯莱塔Mod.35卡宾枪,可以看作是伯莱塔M38A的原型枪。

埃塞俄比亚及二战的服役生涯

尽管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是否在一战期间装备部队还有待考证,但可以确信的是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和它的改进型M1918/30,1930年代至1940年代间确实在北非装备过部队。1935年10月,墨索里尼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时,尽管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已经是一种过时落后的武器,但仍然在部队中有限装备。
然而当时的一些历史照片却反映了意军的对手,埃塞俄比亚一方装备了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一组拍摄于1936年3月左右的照片,展示了海尔 塞拉西的皇家卫队(Kebur Zabagna),使用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进行训练,照片里可以看到的每名士兵都装备了这种卡宾枪。

·1936年的埃塞俄比亚皇家卫队,照片里的士兵都装备了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

为什么这些埃塞俄比亚士兵能够装备数量稀少的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直接缴获自意大利侵略者应该是表面上比较合理的一种解释。海尔 塞拉西的军队确实在战争早期俘虏了一些意大利士兵,也截获了一些意大利军火,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照片里如此多的这种卡宾枪,而鲜有历史照片表面当时的意大利士兵装备了这种卡宾枪。
另一个行得通的解释是埃塞俄比亚在1930年代,意大利入侵前的某个时间点上,从意大利购买了一些军剩物资,这里面就包括了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根据1938年的一份意大利情报文件,当时军队计划向沙特政府出售列维里-伯莱塔和M1918/30卡宾枪,可见军队并不反对出售这些武器。另外也存在一种怪诞的可能性,随着1937年意大利击败了埃塞俄比亚军队,这些先前作为军剩物资出售到埃塞俄比亚的武器,可能又重新回到了意大利手里。

·1945年4月末庆祝都灵解放的意大利游击队员,战争末期这种武器仍投入使用实属罕见。

似乎到了二战期间,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仍投入了有限的使用。根据英军报告,英军接触到了北非意军使用的列维里-伯莱塔与O.V.P这两种武器。很可能这也是现在英国皇家军械库内保存的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的来历。到了1941年,意大利军队开始装备著名的MAB38卡宾枪(Moschetto Automatico Beretta Mod.38),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冲锋枪,列维里-伯莱塔已经彻底过时了。
很可能大多数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的结局要么是出售到海外,要么是在北非的作战中损失掉了,到了1942年6月,一份意军的军械调查报告里提到仅有60支列维里-伯莱塔在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的这封报告里将列维里-伯莱塔称为“半自动卡宾枪”(Moschetti semiautomatici Beretta-Revelli)。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到了1943年盟军入侵意大利时,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不过M1918/30卡宾枪则还在继续使用,在1943年至1945年的内战期间,无论是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黒衫军,还是意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C.L.N.)的游击队员,都有使用过这种卡宾枪。不过在战争的后续阶段,这些卡宾枪都埋没在了数量庞大的MAB38,MP40和斯登冲锋枪里。

2020年3月,一家意大利武器公司在社交媒体上称公司在埃塞俄比亚购买了大量意大利武器,准备将这些武器进口到意大利。这家武器公司公开的照片里可以看到很多罕见的武器:包括O.V.P.,瑞士的MP46冲锋枪,甚至还有一支特尔尼Mod.21原型枪。另外还发现了大量的列维里-伯莱塔和M1930/30。尽管这些卡宾枪的保存条件很差,已经很久没有人维护了,但也不妨证明它们在埃塞俄比亚出现过的证据。

·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注意上方第二支的枪托颈和扳机护圈都与标准的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有所差别。

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的构造与拆装

·1918年的列维里-伯莱塔半自动卡宾枪,发射手枪枪弹。
1-枪管;2-刺刀;3-刺刀卡扣;4-弹匣卡笋;5-拉机柄;6-底盖固定螺栓;7-抛壳挡板;8-弹匣。

构造:
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的自动方式为枪机后坐式中的半自由枪机,卡宾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件组成:带有折叠刺刀的枪管,机匣,底盖与复进簧,枪机,击针,弹匣,盒状的击发发射机构。
弹膛通过枪机闭锁,在开锁时,枪机会回转一定角度减缓后坐。枪弹击发后枪机的回转是通过拉机柄和机匣上的斜面相互作用实现的。击发机构为击针式,击针通过复进簧驱动。发射机构中,扳机上设有单发阻铁,这样的机构仅能允许武器单发射击。卡宾枪的底部设有一个弹壳板,用以控制抛壳方向并防止射手烧伤。
瞄准装置包括一个三角形照门和一个缺口式照门,标定射程约200m。
刺刀平时折叠收纳在枪管上,使用时可以打开,打开和折叠时都可以使用卡扣固定其位置。
附件:
保养武器必要的附件装在枪托内,这其中包括通条,擦机布,刷子,螺丝刀和冲子。

·列维里-伯莱塔卡宾枪的不完全分解:
1-枪管;2-枪托;3-底盖;4-底盖固定螺栓;5-复进簧;6-枪机;7-击针;8-弹匣;9-刺刀卡扣;10-套管。

武器的不完全分解与结合:
I.不完全分解步骤:
1-按压弹匣卡笋取出弹匣。
2-取出底盖与复进簧,这需要先旋出底盖固定螺栓,再旋出底盖。
3-将机匣后部的套管取出。
4-将枪机与击针从机匣内取出。
II.结合步骤:
1-将枪机与击针装入机匣内。
2-安装机匣后部的套管。
3-安装底盖与复进簧。
4-旋入底盖固定螺栓并插入弹匣。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