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
想法与架空观点陆军陆军战史

浅谈奠边府战役背景及其影响

文 :普鲁士掷弹兵

序:新的观点

一直以来,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中的奠边府战役被认为是由胡志明领导的越南人民军打败法国殖民者的一场重大决定性战役,标志着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失败。近日,笔者看到一种新观点,认为法国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中,奠边府战役只是一次战术失利,而并不影响军事战略。

        其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虽然该役法军所部被歼灭约1.5万人,但是双方势力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1)亲法的蒙、泰族游击队反扑取得一定战果,摧毁了越盟主力的后方仓库,并一度包围高平。

(2)放弃红河三角洲的“奥弗涅”行动,法军在发挥了一定的战斗力,击退了越南人民军的追击,顺利完成了撤离。
(3)法盟依然在越南持有庞大武装力量。兵力总体上依然是势均力敌。

第二,法国最终仍然完成了这一阶段在越南的目标,和平撤离。

(1)法国国内已经意识到在越南的殖民战争本身已经无法继续下去,谋求体面退出。

(2)奠边府战败后的日内瓦会议,达成和谈,并成功让越盟做出重大让步:以北纬17度为分界线,放弃在南方已达成的成果,

以上这些观点其实在国内民间法国军事史爱好者内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因此觉得有必要简单讲下这个话题。[1]

伴随着法国伞兵空降,奠边府之战拉开序幕

奠边府战役背景与影响

一、法国在越南的泥潭与纳瓦尔计划的背景

1953年5月7日,法国总统正式任命纳瓦尔中将为法国远征军司令。此时,已经是法军在越南进行这场殖民战争的第七个年头,虽然法军一度依靠美国的援助和技战术优势控制了主要的大城市,并在反游击作战中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自身亦遭到不小的损失。事实上,虽然时间推移,法越殖民战争已经变成了东西方阵营的对抗前线,不仅法国有英美的援助,越盟也有来自中苏的支持。当战局陷入无限游击战的泥潭后,法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消灭越盟已经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交给纳瓦尔的任务并不是赢得胜利,而是通过战场上夺得优势,体面的结束这场不适时宜的战争。

亨利·纳瓦尔中将,参加过一二战,有丰富的游击队作战和情报工作经验,也是北约部队的参谋长。他制定了法军1953年到1955年的三年作战计划,又称《纳瓦尔计划》,要点如下:

(1)扶持伪政权,靠扩大伪军来驻守据点,把法军抽调出来结合本土的增援集中作为机动力量。

(2)北部在1953年至1954年先采取守势顶住越军攻势,一定程度上以局部出击,破坏和牵制越军,减小压力。

(3)在南部,在稳定西贡周围的情况下,对越南中部地带进行扫荡,建立稳定的后方。

(4)到了1955年,在后方稳定,机动兵力足够的情况下,同越军决战,为最后的政治解决提供最好的条件。[2]

二、奠边府战役的计划与过程

法军在奠边府所采取军事行动的背景,正是建立在上文中《纳瓦尔计划》的(2)的背景下,希望以局部出击来干扰越军攻势,为最后的决战创造条件。事实上,法军在1953年7月对那产和1953年10月对上寮(今老挝北部)的军事行动中,发挥了法军装备上的优势与伞降作战的特长,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却依然没能解除西北部地区的威胁。因此决定在奠边府进行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奠边府是处于越南西北丛林地区的开阔盆地,是连接越北根据地,中国西南,老挝上寮的战略要地。纳瓦尔决定在此部署精锐进行空降作战,通过占领这个交通枢纽消耗越军,迫使其灵活的轻步兵转入法军最擅长的阵地战对决。通过投入重兵集团,结合坚固工事与空地火力,诱歼越军有生力量,就能减轻北部防御压力,为后面两年的计划打下基础。

芒清机场起降的法国运输机,成为越军炮火的绝佳目标

然而这个计划也有许多问题,首先就是奠边府深入越盟腹地,补给极为依赖空中走廊。虽然法军在此成功修建了机场,但是一旦陷入战事,在炮火下机场就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第二,也低估了越军的正面作战能力和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后勤保障能力,事实上当时的越军已经拥有包括105毫米榴弹炮和37毫米高炮在内的现代化炮兵力量和由大量的民工与汽车组成的后勤保障力量。第三,太过一厢情愿的判断越军的行动。从法国1953年11月空降奠边府开始,越军并没有急于进攻固守的法军,而是留下一部分兵力牵制,其余部队四处出击,袭击法军破坏交通线来孤立奠边府。特工部队甚至一度夜袭了法军在越南北方两个最大的空军基地,严重影响了法国空军的战斗力。同时在奠边府周边继续积蓄力量,准备发起总攻一举歼灭奠边府地区的法军。

在僵持过程中,法军也加固了工事,并把奠边府的驻守力量扩大为约1.5万人的重兵集团。在经过170多天的对峙后,集中优势兵力的越军于1954年3月13日发起奠边府战役。越军的炮火支援压制了法军的炮兵,工事和机场,主攻部队运用坑道作业也有效规避了法军的空地火力,后方借助森林地形和高炮,掩护了炮兵阵地和部队的运动。其实,在早先发现越军有重炮兵的时候,纳瓦尔就深知情况不妙,然而这样一支庞大的兵团想在丛林地区突围是非常不现实的,最终还是决定在奠边府进行决战。在总共经历57天激烈的战斗后,1954年5月7日越军以惨重代价终于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越军死伤失踪近1.4万人,法军死伤失踪约8千人,约9千人被俘)。[3]

奠边府之战中,坦克被作为灵活的机动火力点使用

三、奠边府战役的影响

奠边府的战败可以说是法军在越南最大的军事失利,宣告法军在越南最后争夺战争主动权尝试的失败,其在印度支那机动力量遭到极大的打击:最精锐的11个营与伞兵预备队被成建制消灭。不仅远征军官兵士气受到影响,法国政府对战争继续下去的信心也受挫。事实上法国本身已经无力将战争进行下去,全靠占总军费近8成的美援在支撑,此役后自然更不愿意再增派年轻人来做无畏的牺牲。纳瓦尔也被撤换职务,新任的埃利上将基于法国政府对战争的悲观预期,实施了主动放弃红河三角洲南部的“奥弗涅”行动。[4]越军方面虽然一些主力由于参与奠边府作战的损失需要休整,但是也没有完全停止军事行动,在6月更是打了一个重创法军第100机动团的安溪大捷。[5]

4月26日日内瓦会议正式召开,最开始先是讨论朝鲜问题,之后才是印度支那问题。双方都知道奠边府战役的重要性,军事上的优势有助于提升谈判地位。胡志明曾致电前线全体指战员,指出取得这一战役“必将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一定要在这一战役中取得全胜”。[6]周恩来也致电中国军事顾问团,要求再会议召开前,“为了争取外交上的主动,能否与朝鲜停战前一样,在越南组织打几个漂亮的胜仗。”[7]在4月底的英法美三国外战会议中,法国外长代表法国政府正式请求英美采取一切手段挽救奠边府。然而由于英美之间对印度支那问题的分歧,最终以艾森豪威尔政府拒绝美军直接参战而作罢。当5月7日奠边府大败后,法国总理拉尼埃在5月9日紧急召见美国大使,悲观的表示奠边府的失败会使日内瓦会议的谈判开局不利,东方阵营可能不接受法国的停火建议,而要求完全投降。法国只能寻求美国的帮助,想知道美国准备进行怎样的军事行动,会提供怎样的军事建议。[8]

奋力作战的越军

之后的谈判中,拉尼埃政府一方面自恃在越南依然保有强大兵力,一方面还是想拉拢美国干涉和建立东南亚防务来迫使中越改变主张而采取了较为强硬的立场,[9]但军事上的战败也让法国内部希望尽快结束战争的主和势力抬头。[10]6月12日拉尼埃政府倒台,主张迅速结束战争的法国外长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出任总理组阁,他承诺如果不能在7月20日之前达成和谈,他将立即辞职。中苏抓住这一时机,为了确保奠边府之战的胜利果实,同时也为了避免战争继续下去徒增伤亡和刺激美方直接军事干涉,劝说越盟方面做出适当让步。[11]最终双方达成和平协议,在北纬17度线分治越南,以放弃南方解放区为代价换取包含海防,河内两个大城市的红河三角洲地区。1955年4月,最后一个法军士兵撤离了越南,持续8年的战争告一段落,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结语:不可忽视的胜利

应当看到,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在之后的日内瓦会议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首先迫使了法国重新夺主动权的纳瓦尔计划破产,同时使法国国内的舆论与政治天平更倾向于快速结束战争,最后也让法国同意放弃重兵把手的红河三角洲经济中心。可以想象,如果奠边府战役是以法军的胜利告终,法国在谈判中不会这么被动,纳瓦尔计划也很可能继续下去,等计划到了第三年(1955年)越盟将面对更大规模的攻势。

法军在奠边府的军事行动,也许一开始只是像那产那样的一个局部的战术牵制行动。当双方兵力都重兵集结在此地后,这场战斗的结果必然会影响这场战争的最终走向。

现在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发现:

(1)亲法的蒙、泰族游击队反扑和“奥弗涅”行动的战术胜利并不能根本上改变奠边府失利给法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奠边府的失败,仍旧会迫使法国在谈判桌上做出一定让步。

(2)越盟在谈判桌上的让步一方面固然是建立在法军依然有庞大兵力控制着许多大城市,让越军无法在短期内统一越南的背景下。更根本的原因却是中苏为避免美国直接出兵导致失去现有胜利成果,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而做出的妥协,有极大的冷战东西方阵营对抗色彩。

综上所述,越军在奠边府对法军取得的胜利,对顺利完成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部分的谈判,提前结束法国与越盟的战争是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日内瓦协议达成后,双方根据协议交换控制区。

注释:

[1] 以上观点来自百度法军吧用户阿布瓦兹2的帖子及其他用户评论的总结

[2] 纳瓦尔提出的《1953年到1955年度法国远征记作战计划》
要点总结参考《奠边府战役》P9-10与《中国军事顾问团援越抗法斗争史实》 解放军出版社 P86

[3] 由于多方数据不一,此文上大致采用《奠边府战役》P235的数据。

[4] 《奠边府战役》P239 认为“奥弗涅”行动是法国政府被吓破胆的愚蠢之举。

1954年,累计援助26亿美元,占法国战争费用78%。 参考《1940-1954年美国的越南政策》刘东明博士论文 P67

[5]《奠边府战役》P240 第100机动团也是电影《我们曾是战士》开头被消灭的法军

[6]《变动世界中的奠边府战役与日内瓦会议》 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 P235

[7]《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 中央文献出版社 P358

[8]4月底三国外长会议——《奠边府战役》P211  笔者估计原文中可能日期写错了,所以改为4月底。

5月9日召见美国大使——The Ambassdor in France(Dilon)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May 10 ,1954,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1952-1954.Indochina(in two parts),Vol XIII, part 2,pp.1523-1524

[9]参考《奠边府战役》P236-237与《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与亚洲冷战》P75

[10]据法报统计,全国90%的人都反对这场战争。《战后国际关系史手册》 刘志功何春超 广西人民出版社 P99-101

[11]参考《中国与印度支那战争》P108-115与《基辛格越战回忆录》P10

后记

本文只是由一个网上辩论话题激发灵感的仓促之作。资料上由于自身阅读能力的不足,完全依赖于中文语境下的资料。其次,由于业余时间不足,我并没有把参考资料都完整的看完。因此我认为此文中必然有缺陷和纰漏,如果能够激发大家更多的思考,抛砖引玉来更多宝贵的资料和建议,那也是非常欢迎的。

参考资料

《奠边府战役》 一剑文化著 中国长安出版社

《1961~1975:越南战争启示录》 胡海波著作 黄河出版社

《中国与印度支那战争》 杨奎松 沈志华著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基辛格越战回忆录》 [美]亨利·基辛格著 海南出版社

《致命赌博_奠边府的决战(上)》 陈肇祥著 国际展望2004年05期
《致命赌博_奠边府的决战(下)》 陈肇祥著 国际展望2004年07期

《越南抗法战争与奠边府战役》 贺新城著 军事历史2004年第3期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与亚洲冷战》 高嘉凝著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援越抗法战略的回顾与思考》 陈宾著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发表回复